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慈溪:鄉村讓一座城市更美

  "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在懷念鄉村,迷你倉做著還鄉的夢。"  慈溪鑄造的"品質之城·幸福家園",就是從農村起步的。  在全國的版圖上,慈溪本是偏居一隅的農業小縣。幾經滄海桑田,它搖身變成全國聞名的經濟強市。經濟和生活大步飛躍,卻始終不忘"農業、農村、農民"這個根本。  慈溪的"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行動計劃就是在對"三農"問題的深切關注下,孕育而生的。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進程中,牢牢把握城鄉一體化發展方向,以"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打造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  鄉村,讓一座城市變得更美麗。  2012年,慈溪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4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6億元,農業總產值6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1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383元,城市化率65.4%,省城鄉統籌發展水平綜合得分92.84分,位居全省第四名,逐步呈現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人居環境持續優化、農村活力不斷增強、生活品質穩步提升的良好局面,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品質鄉村  曾經殘舊的牆面如今變成統一格調的黑邊白牆,牆面上繪製了小村的歷史文化傳說和民間故事等等,修繕完畢的靈龍宮愈發古韻悠悠,改造後的靈龍公園小橋流水,風景怡人……這是慈溪任佳溪村,我們百看不厭的新農村風景。  沿著任佳溪村一直往南走,路過的每個小村都各有情懷,"一村有一品、一村有一景、一村有一業、一村有一韻"。  "農村的家還是家,院還是院,卻沒有了雜亂紛蕪。"一位農民欣喜地說道。  "這就是我們以精心規劃設計提升品質的題中之意。"慈溪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升級版"的新農村不應該是自由散漫式的布局,而是在高起點謀劃,統一規劃。  慈溪以市域總體規劃為龍頭,編制了市域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農民集中居住區布點規劃、土地整治規劃、文化特色村保護與開發規劃和南部沿山精品線建設規劃,完成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編制12個、中心村規劃編制20個、特色村規劃編制15個,形成了完整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體系。同時,堅持以城鎮化為引領,統籌布局,進一步強化中心鎮的發展扶持、規劃完善和建設機制創新,發揮其在城鄉連接中的節點載體和區域統籌中的集聚輻射作用,以新城開發建設帶動新農村建設,促進人口集中、產業集聚、要素集約、功能集成,目前擁有省級中心鎮4個、寧波衛星城市2個、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鎮1個。  農居是農村生活的重要因子。為此,慈溪特別重視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布點規劃,堅持"整體改建型、新建集聚型、村莊梳理型、異地搬遷型"4種改造建設類型,扎實推進"農房兩改"。截至2012年底,已累計完成拆遷17062戶、安置26386戶,農民公寓開工項目105個,建築面積206.68萬平方米,其中竣工項目85個,建築面積136.74萬平方米,農房改造成效顯著,改造力度居寧波市各縣(市、區)前列,連續4年被評為省農村住房改造建設工作優秀單位。  一條南部沿山精品線,是慈溪高起點規劃的新農村樣本。  《南部沿山精品線規劃》于去年編制完成,今年1月由市政府批准實施,充分利用和整合南部沿山區域的資源優勢,科學、合理引導沿山線一帶特色村等的培育發展和整體景觀塑造提升。  根據《規劃》,整個開發建設以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宜居、宜業、宜游的"四美三宜"為建設要求,著力開展沿線道路改造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和景觀景點打造,把鄉村旅遊與舊村改造、土地綜合整治相結合,推進特色村創建提升工程,尤其是對沿線有良好的自然生態或是歷史悠久的徐福、方家河頭、任佳溪、雙湖等4個古村落的保護開發,形成以點帶面的發展態勢,推動南部沿山旅遊經濟帶的整體發展。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南部沿山龍山至觀海衛段,投入資金超3億元。  近日,《南部沿山精品線規劃》獲省第二屆"美麗鄉村建設"村莊規劃評選一等獎,成為寧波地區唯一獲得一等獎的縣(市)。《南部沿山精品線規劃》目前已成為慈溪南部地區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的總綱領。活力鄉村  占地4000余畝的龍山鎮蔬菜產業示範區,年產值達3360萬元,"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園區進行規模化種植,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園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筆者瞭解到,目前慈溪市已成功創建省級現代化農業園區3個、寧波市級現代化農業園區24個,一個個以特色種養、生態旅遊等為招牌的"特色村"應運而生,農家樂休閒旅遊業呈現蓬勃生機,"養生達蓬"、"掌上明珠"等精品線路風生水起。去年,慈溪市這一產業接待遊客人次和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6%,農民的口袋鼓了,鄉村旅遊業更有活力了。  "一方有活力的經濟,才能創造一個有活力的鄉村。"慈溪市相關負責人這樣理解"升級版"的新農村,做大做強村經濟。  農產品,是小村不老的財富。  慈溪市匡堰鎮迪鋒楊梅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的形式,既保證了楊梅質量,又保證了誠信文件倉營,每年6月初,楊梅還未成熟,就會收到不少上海、杭州等地的楊梅訂單。社長戚迪鋒說,客商看好的就是他們這種產業化的經營模式。  近幾年來,匡堰鎮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與培植主導產業"龍頭",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有機結合起來,不斷發展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規模,使農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升級。  像這樣,產業化經營不但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還形成了一大批優勢產業。目前,全市形成楊梅、苗木花卉、枇杷等農產品基地,實現了優勢產業的區域化布局,形成了以乾炳村為首的楊梅專業村和倡隆村為首的枇杷專業村等多個農業專業生產村。僅匡堰鎮種養大戶總數就達到100多戶,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專業村,規模化經營比重達到65%,大大增強了特色產業化的競爭力。  此外,慈溪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構建"加工型、開放型、集約型、科技型、生態型"都市現代農業,形成了創彙蔬菜、名優水果、特色水產、花卉苗木、生態畜禽(蜂)五大主導產業和南部林特經濟糧經作物功能區、中部創彙休閒農業功能區、北部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近岸水產養殖區四大功能區。省級逍林現代農業綜合區、橫河楊梅主導產業示範區、觀海衛生豬精品園等等,一個個強大的農業園區形成,2012年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  要增強新農村的活力,不僅僅是經濟的繁榮,更是文化的昌盛。  慈溪市大力推進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加大投入,進一步健全鎮村文化設施,提升村落文化宮、"農家書屋"建設檔次,逐步在行政村普及"兩場一室兩路徑",建成一批有慈溪特色的文化大禮堂,鎮、村文化設施平均面積居全省首位。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培養和扶持一批文化示範戶、農民圖書閱覽室、農村民間劇團和農村文化俱樂部,出版的鄉村文藝刊物《梨風》、《杜湖》、《蘭街》、《十里長街》等在全省有一定影響力。  圖片均由慈溪市委宣傳部提供生態鄉村  田間白鷺舞翩躚,美麗圖景入畫來。在周巷鎮北片村莊農田里,常常能看到一群群白鷺翩翩起舞,或覓食或嬉戲,姿態悠然。當地的村民說:"現在天氣偏冷了,前段時間更多,我們在地里幹活,它們在邊上飛,好像跟我們混得很熟了,一點也不害怕。"  為了讓這些小精靈重回田野,周巷鎮可沒少費力氣。  周巷鎮在長勝市村、萬安莊村兩個試點村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該鎮投入800多萬元實施了雲城村納管類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投資700多萬元實施登州街及路橋2個村933戶農戶的非納管生活汙水治理工程;完成勞家埭村、海江村2個村的生活汙水治理工程並投入使用,項目總投資1026萬元。雙潭、三江口、周邵3個村的生活汙水治理工程也將於今年年底�動。該鎮還投入2000萬元,對鎮內骨幹道路、河流、建成區等地段的綠化進行提升改造,重點�動了鎮北工業園區、環城北路、湖塘橫江生態林、中心幼兒園休閒林等綠化工程,新增森林綠化面積600余畝。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個村莊掩映在綠樹叢中,一條條水泥路連接著別致的樓房,一盞盞明亮路燈照亮熱鬧歡騰的廣場,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富有現代氣息的新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美麗畫卷。  "周巷鎮的生態路子,是慈溪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慈溪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慈溪把保護生態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加快環境整治,推進"森林慈溪"的建設。創建寧波市環境整治村262個、寧波市級以上生態村223個。  生態新農村拒絕汙染。慈溪積極實施環境質量提升行動。結合"雙清"行動及"四邊三化"和"三改一拆"等專項活動,積極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淘汰落後產能,清除汙染源。基本完成淘汰提升落後產能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全面取締1532家非法廢塑料加工經營戶,促進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同時,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推進工業園區、農業功能區資源循環利用和產業生態化改造,從源頭上減少汙染排放。建立健全"戶收、村集、鎮中轉、市統一焚化"的垃圾處理體系,全市垃圾收集率和袋(桶)裝化率均已達到100%。建立健全鎮村環衛保潔長效管護機制,每村做到人員落實、職責明確、日常監管、經費保障四到位。  水是新農村的靈魂,慈溪更大步推進水環境整治。按照城鄉生活汙水治理規劃,建成累計投資17.4億元的市域汙水治理項目,開展非納管和納管類生活汙水治理村193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0.44%。加強河道建設,投資30億元,建成了"三橫十一縱"骨幹河道197.6公里;投入4億元,建成了鎮級生態河道134條230多公里,創建慈溪市級生態河道示範村126個、寧波市級水環境整治示範村36個。推行"河長制"管理,全市實施"河長制"河道已達612條。  而"森林慈溪"的建設更給新農村添了綠。近3年來已累計投入資金10多億元,新增平原綠化造林面積2萬余畝,建成省級森林城鎮3個,省級森林村莊10個, 2012年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市和省級森林城市。  慈溪:鄉村讓一座城市更美  ——慈溪美麗鄉村建設紀實存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