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夫妻退休後攜手環游世界 游歷20余國寫20萬字遊記

  家住南京熱河南路的姚志德和紀經書是一對老夫妻。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文件倉兩人退休後就開始存錢出國游,第一站就順利拿到美國簽証。美國、加拿大、歐洲十國、日本、東南亞,這些年,兩人一同走了20多個國家。每次旅行回來,姚志德都會用筆寫下旅途見聞,而紀經書則為每一張照片做圖片說明。這些年,照片已經有數千張,而發表的遊記更達20余萬字。  首站美國,寫簽証技巧獲20多美元稿費  "世界很精彩,我們要出去看一看。"1995年退休後,兩人便給自己的退休生活制定了一個計劃——去20個國家旅遊。退休前,姚志德在港務局從事宣傳工作,妻子紀經書則是小學教師,當時的退休工資都不高,在計劃面前,最大的困難就是缺錢。"我戒煙戒酒,她勤儉持家。"姚老告訴記者,妻子為了省錢,基本上不買新衣服,而自己則是完全戒掉了煙酒。就這樣,每個月存下1000元,一年就有了一萬多元旅遊經費。  一般人出國旅遊,大多是先從比較近的東南亞國家開始,但兩位老人卻把第一站定在了美國,原因是兒子在那邊工作。上世紀90年代末,想要拿到美國簽証並不容易。"兒子同學的父親被拒簽了七八次。"姚老告訴記者,從未有過出國經歷的他們卻第一次就順利通過面簽。據姚志德老人回憶說:"當時穿著一套中山裝,走過去很自然的和簽証官打了個招呼,後來簡單問了幾句,就過了。"他總結說,美國人在穿著上比較隨意,西裝革履反而顯得太過正式,回答問題口吻太過客氣,也容易留下不好的印象。"最重要的,我覺得我們選擇的簽証時機好,那時克林頓訪華,中美關係比較融洽。"有了這次經歷後,姚老寫了一篇文章《巧過簽証關》,登上了美國當地的中文報紙《僑報》,拿到了20多美元的稿費,並被報社編輯表揚"對讀者很有幫助"。  美麗歐洲,卻遭遇"夜半驚魂"  在美國的旅遊經歷更讓自己感到,原來這世界上其他地方有這麼多不同,出發的願望愈加強烈,老兩口回來後,又陸續去了東南亞和歐洲。紀老師說,就是在最具藝術氣息的國家意大利,兩人卻遭遇了一次"夜半驚魂"。"當天住的賓館房間不僅有正門,還有一扇側門,我試著開了下是鎖著的。但到了半夜存倉二點左右,我突然聽到一連串的鑰匙聲。我當時大喊一聲'誰',卻沒人應,壯著膽子打開了側門,一個一米八幾的外國男人出現在面前。"在紀老師連聲警告下,外國男人道歉後便走了。"第二天匆匆離開也沒有追問,後來跟別人提起,人家都說,肯定是遇到小偷了。"  對於姚老而言,俄羅斯的"苦旅"則更讓他印象深刻。"有一次在火車上過夜,乘務員居然發了一根鐵絲,說是車廂里的門鎖不管用,要用鐵絲把門拴上保證安全。"還有那去一次就要5塊錢的洗手間,也讓他感受到了這個國家的特色。"不過雖然遭了點罪,但俄羅斯的美景讓我覺得值了,它的地鐵站像宮殿一樣壯觀,讓人很是震撼。"  旅途中的小插曲偶然會有不快,但美好的時光還是占大多數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聖彼得堡,導遊告訴我們,遇到正在結婚的新人,只要喊一句'GUONIGA',他們就會擁吻。沒想到真的被我們遇到,我還拍下照片,每次看到,都覺得非常溫馨。還有,在美國,兒子帶著我們自駕出去旅遊,開車迷路了,總有陌生的車子主動停下來問,是否需要幫助。還有一次一輛車主動要求帶路。"  邊走邊寫,20多萬字記錄旅遊時光  每次出國回來,姚老都會寫下各種旅途見聞,發表在單位的內刊《南京港報》上的就已經有二十多萬字,更有一些還發表在社會刊物之上:《越南:停摩托車不用鎖》、《看富士山:一秒值千金》、《俄羅斯:"方便"不方便》等等,他生動有趣的文字讓很多沒機會出國的人都仿佛身臨其境。即便只是兩個人拍下的厚厚幾本旅行相冊,也跟其他人有很多不同。揚子晚報記者看到,每張照片旁邊都用白色的小紙條細細標注了拍攝的時間地點以及當時的情況介紹。老人說:"一是怕以後忘記,不記得每張照片的故事,二是,讓人一目瞭然。"  姚老和紀老的旅行目的也很質樸——"我跟著她,有飯吃;她跟著我,有地方玩。"今年78歲的姚老深情的表示,老伴一輩子操持家務,為自己做了無數頓飯,年紀大了,帶她出去看看世界,也是對她的回報。明年,兩位老人的旅行目的地是夏威夷,不知道是不是準備在相濡以沫幾十年後,打算再次度個蜜月。(實習生 李芹 揚子晚報記者 柳揚)儲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