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米蘭站等待被收購 誰能接盤引關注
2013年仿佛從一開年就瀰漫著嚴冬的寒氣。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速放緩",儲存而二手奢侈品市場絕不在風暴中心之外。作為首家上市的二手奢侈品店米蘭站(01150.HK)2013年已經發出4次盈利預警,正處在被收購的邊緣,誰將接盤正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國內知名的二手奢侈品服務商寺庫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接盤的,此外銀泰和LV Capital也在收購隊伍的猜測之列。 然而無論是誰接盤米蘭站,收購一家虧損的上市公司看似風光,也意味著不確定性和風險,那麼是否能夠取長補短,取得1+1大於2的雙贏效果,這些都需要考量。米蘭站的危機 米蘭站的神話似乎沒能寫完就要謝幕了。 主營收售二手奢侈品的米蘭站,從2008年~2011年,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其收益分別為5.12億港元、6.11億港元、7.30億港元、8.8億港元;而年度盈利也基本保持在5000萬港元左右。 米蘭站的現金收貨的服務模式曾深深打動供貨者,而上市後的米蘭站卻命運多舛,2012年,公司收益大跌到6.76億港元,同比下降近1/4;年度轉盈為虧,虧損1393萬港元。到了2013年,銷售情況更加慘淡。米蘭站2013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集團收益按年減少12.2%至約3.29億港元;毛利按年減少11.9%至約6884.9萬港元。半年報顯示,公司香港業務的銷售額同比下跌14.1%,而內地業務的整體銷售額則同比下跌25.6%。 事實上,米蘭站曾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迅速崛起:現金攬貨、低收高賣。"米蘭站的貨源一直很穩定,周轉速度快有錢賺,大家都願意來供貨。"米蘭站創始人姚君達曾這樣表示。此外,為了保證貨源,米蘭站還在歐美等地僱傭駐外買手,由此米蘭站總能從各種渠道拿到無法複制的經典款式。 然而米蘭站模式也有致命硬傷——回收及售賣名牌手袋時差價可以很大,現金收貨佔用現金流較大。因為沒有一定準則,毛利率容易受到波動影響。而這對於米蘭站無疑是一種惡性循環:毛利低,壓低收貨價格,連帶問題是很難收到好貨。另外對於二手奢侈品的玩家,米蘭站顯然漸漸落入服務短板,而越來越多的人偏向于買高端二手奢侈品,而做中低端的米蘭站正在逐漸失去核心消費群。香港資源和平台優勢 在收購隊列里最高調的莫過於寺庫,在中企的年會上,寺庫CEO李日學曾含蓄表示要收購一家香港公司,並透露有在美國上市的打算。寺庫收購米蘭站,被業界譽為是領地和模式的雙擴張。 寺庫與米蘭站同為二手奢侈品服務商,與米蘭站買斷產品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的模式不同,寺庫採取了用戶寄賣賺取傭金的"輕資產"模式,除實體店外,電商O2O模式表現搶眼。 而2013年年初,米蘭站曾做出了O2O模式的反擊:針對內地客戶的網站上線,並開通了類似內地購物網站的即時通訊咨詢功能。公司商品是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網上跟實體店統一價格,商品就一個,網站賣出門店就沒貨了,門店賣出網站就沒貨了。同時,還可以網上下單,實體店拿貨。 公司在半年報稱,網購業務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讓集團接觸到更多購買習慣不同的新消費群",並稱將"繼續優化其業務策略和網上產品組合,增加提供當季及熱賣產品資料",以提升網購業務表現。同時,公司正在鑽研"為網上客戶收貨及發貨的完善方法",並表示,網購平台的成功發展,可為集團大量增加有價值的手袋產品的"貨迷你倉供應",對於集團的長遠業務發展帶來莫大幫助。 令人意外的是公司于2012年10月推出的香港網購平台,卻貢獻了600余萬港元的銷售額,同比增加190.5%,相比門店的衰弱無疑算是強心針。而這也成為待價而沽的重要籌碼之一。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米蘭站的大本營在香港,有品牌認可度,渠道優勢和客戶積累,而寺庫近來頻頻向外界宣稱"並非電商",更多的競爭力是服務。 據瞭解,相比米蘭站,寺庫有鑒定系統,有養護工場,有線下的體驗店。而在布局全球的過程中,香港完全可以作為跳板。 對於借殼米蘭站在香港上市的說法,李日學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寺庫明確表示將選擇在美國上市。 那麼既然要上市,就需要做高估值:在銷售模式上,寺庫比米蘭站的多元在於寄賣,自采,開放平台;其中寄賣是兩頭輕的商業模式。而自采是一手奢侈品。開放給其他商家可以在平台銷售,還提供可靠物流,現在還有實體體驗店,而米蘭站的實體店是重頭,這樣收購過來後3+1的模式是有市場想象力的,更容易吸引資本。 寺庫成立至今,曾接受過3輪風險投資。完成融資後,寺庫將錢花在了市場推廣、網站升級、運營資金等方面進行提升,強化原有優勢競爭力。而對於電商而言,頭兩年一般不盈利,因為固定成本高,即便銷售額大,利潤率並不高,因此幾輪融資下來的幾千萬美元能否撐起寺庫的全球擴張戰略還未可知。 "另外如果寺庫並購了米蘭站,那麼兩個品牌如何打通也是一個問題,比如是變成'寺庫香港'的話,在香港米蘭站的價值可能就浪費掉了,要是不改,跟寺庫現有的格局將是什麼關係,這些都需要考量。"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米蘭"的戰爭 截至記者發稿,爭奪"米蘭"的這場戰爭尚未塵埃落定,盡管業內認為寺庫最有可能接手,但LV capital和銀泰也被認為是搶食米蘭的有力玩家。 周婷認為LV capital負責收購是向二手市場的延伸的訊號,二手市場的空間非常大。現在國內市場份額約是30億元,但是我們認為未來至少有3000億元的市場空間。並購米蘭站是品牌大�化向下延伸的重要渠道。 "大奢侈品集團LV Capital,零售集團銀泰同時看重二手奢侈品產業,從一個側面說明一手市場出現了問題。相比寺庫而言,這兩大集團有天然的資本優勢,另外還有天然的杜絕假貨出現,至少大�心理會這樣認為。"周婷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才剛剛起步,寺庫、米蘭等諸多二手經營者都把自己定位於"流通商",但是周婷認為,他們更應該把自己定位為奢侈品客戶服務公司,二手流通只是服務的一個組成部分。 以"二手甄別"這項服務來看,米蘭站為了保證所有手袋都貨真價實,一些店長經過長時間練就"火眼金睛",從手感、氣味、外觀細節辨別出其真假。而寺庫則將服務規範化和流程化:寄賣人登記有效證件,兩名鑒定師做商品鑒定,評估價格,獲得商品鑒定證書,寄賣人簽署寄賣合同,寄賣成功後結款打到寄賣人賬戶。這樣的方式更直觀也更讓消費者信服。 另外二手奢侈品市場的貨源問題一直是快速發展的絆腳石。寄賣二手奢侈品的人以白領或者中產階層居多,他們並非消費奢侈品的集中人群,資產在1000萬~5000萬元之間的人群才是市場中流砥柱,但他們卻很少會去寄賣。有些經營者從奢侈品品牌商處拿到樣品銷售權,但貨源也很有限,難以滿足市場需求。self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