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今年A股行業走勢展望

中港股市在2013 年的表現比較令人失望,迷你倉�指全年累計升幅僅有2.87%,上證綜合指數更下跌6.75%,成為區內表現最差的市場。展望未來,2014 年內地的經濟環境仍然複雜,深化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實將備受各界關注。此外,當局能否有效解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以及地方債務平台的危機等等,亦將影響股市的表現。「改革」成為關鍵字縱觀內地券商的2014 年策略報告,關注「改革」成了最重要的關鍵字眼。改革是2014 年中央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並已從「憧憬期」進入了「推進期」。改革主題投資機會將貫穿全年,投資者可以留意國企改革和產能過剩行業治理這兩大核心改革領域。此外,改革落到實處,將能夠有效激發市場參與者的創造力,實體領域湧現大量的投資機會,股票市場將實現價值重估和業績提升。渤海證券就打出「戰略重估」的觀點,認為連續多年的股指下跌,早已使到大部分投資者習慣了「弱市思維」,因此當前投資者最需要的,就是用「戰略眼光」重估中國的股票市場。一般相信,目前整體上A 股市場仍處於戰略性底部的區域,上升的機會遠遠大於下行的風險。在此假設下,上證指數在2100 點以下已形成戰略型底部區域的概率較高。在2012 年和2013 年,大盤指數陷入了不死不活的僵局,研判大市的波動走勢,對投資的指導意義較以往明顯降低。2014 年內地宏觀經濟將會維持在不太好也不太壞的情況,但不致於失速而硬�陸。在2013 年很多板塊出現了翻倍的走勢,成長股和改革題材股漲得都很多了,已經透支了,這些板塊明年肯定不能再看好。從投資收益率和投資的容易程度來看,2014 年將不如2013年。回顧2013 年,TMT(科技、媒體、通信)行業無疑最受大眾關注,其中的翹楚如樂視網(滬:300104)、華誼兄弟(滬:300027)以及東方財富(滬:300059)等相關公司的表現十分搶眼,股價最高時的漲幅均遠遠超了1 倍。不過內地股民有歡笑也有淚水,一批正在「隆冬」之中的行業,包括煤炭、有色金屬和鋼鐵等週期性行業,就繼續經歷�需求萎靡、產能過剩等帶來的陣痛,成為拖累2013 年A 股大市表現的「self storage災區」。今年有否牛市?踏入2014 年,去年已持續猛漲的TMT 行業是否仍然有上升的機會?是否會有其他行業脫穎而出?相信在2014 年,不少券商仍然將關注度停留在了TMT 股之中。4G 牌照已經正式發放,相關投資將帶動行業景氣度回升,投資者可優先關注直接受益的4G 設備龍頭股,並推薦網路優化和基站配套企業。有券商如是說。網路股的創新概念包括了4G及互聯網,它重點提及互聯網化衝擊到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使整個商業生態環境出現重新構建,部分低估值的成長股可能因此而受益,值得大家深入加以發掘。在移動化和互聯網化的大趨勢下,資訊技術行業的景氣將整體向上,但其中一些子行業也會略有差異。興業證券更提出了戰略性佈局於互聯網的構想,目前中國互聯網的滲透率僅為46%,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此外互聯網業向傳統的行業滲透,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和改造了多個傳統的行業,例如傳統的「電腦」(Computer) 、「通訊」(Communication) 和「消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Electronic)這些3C 產品及家電零售商都在積極地轉型,利用互聯網管道實現在二三線城市的滲透等。最後,在2014 年,內地券商仍喜歡「吃藥」,這指的是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機遇。兼具成長性和防禦性的醫藥股,是股民配置「打底倉」首選,原因是,在中國人口老化和藥品升級換代的驅動下,醫藥行業的中長期需求,有望保持加速增長的趨勢。早在2012 年,中國60 歲以上的老人人口,已達到1.94億人,佔了人口比重的14.4%,遠超老齡化社會標準的10%。到了2020 年, 這一數字將超過17%,由此引發醫藥、醫療設備以及相關服務行業的投資機會大增,可想而知。即使看好,多數內地券商預測的2014 年上證指數高位,都仍沒有超過2600 點,但在謹慎的大多數之外,也有少數「極牛」的呼聲。例如東吳證券就認為,2014年全球宏觀經濟和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增長周期,A 股將迎來新一波的牛市行情,上證指數可突破3000 點以上,而推動2014 年牛市的關鍵,正是內地的利率市場化。作者為中資基金經理姚遷迷利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