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創業要站在行業趨勢的前端
相對於普通上班族,儲存倉創業者的血管里總是流淌著不安分的血液,而連續創業的創業者的不安分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劉同鑫就是這樣一個連續三次創業,而且跨度很大的人。對於這樣的選擇,劉同鑫認為是性格使然。 前兩次創業,劉同鑫主要聚焦于汽車後市場,而第三次創業,劉同鑫大跨度地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將旅遊、IT、文化傳媒這三大行業整合在一個項目中,目標鎖定酒店數字傳媒業務。日前,劉同鑫的這一最新創業項目獲得鼎典資本1億元的首輪融資,投資方除了看重項目前景外,更為看重的是劉同鑫這種連續創業的能力。初次創業"空手套白狼" 經過反複幾次"空手套白狼"式的運作,劉同鑫手里有了幾萬元的流動資金。 劉同鑫在初次創業前,曾在青島可口可樂公司工作,是一份外人相當羨慕的工作。然而,工作一年半後,他卻在周圍人的一片非議聲中下海創業。"我天生就是那種不安分的人,外企的工作比較穩定,對於未來都看得到,這可能不太符合我的個性,我需要更大的挑戰。" 當時,劉同鑫手里僅有2萬元的�動資金。這對於創業來說,是一筆微不足道的創業資金。更不可思議的是,離職的時候,他自己都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北大的學習經歷,開始讓他用比較專業的思維去判斷自己的創業方向。 1997年,國內的汽車產業已經開始走上規模化的道路,劉同鑫堅信汽車行業是國人消費升級背景下的一個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行業。所以,站在趨勢前端,選擇這個行業創業,方向一定不會錯。 "以自己的創業資金量,肯定做不了汽車製造。而汽車後市場還是可以考慮的,於是,我就一個細分市場一個細分市場的分析,從汽車維修到美容,每一個細分市場都盤點了一遍,發現這些市場對於資金的要求都不低,沒有幾十萬元也很難做成。最後,我想到了汽車清洗這個看起來既低端又門檻低的細分領域。" 劉同鑫並沒有簡單地去做汽車清洗服務的業務,因為資金支撐不了租賃一個門面。於是就從挖掘自身特長入手,劉同鑫從小就對機械和維修比較感興趣,在自己家里的地下室,他用了半年時間,開發出了一款清洗槍,為此還申請了國家專利。 從發明到量產,首先要開模具,可他手里的資金都不夠開模具的。劉同鑫就拿著自己的發明找到模具廠,說服其為自己先開模具,自己先墊付少量的資金;拿到模具後,又找到做配件的企業,以模具抵押信用,先做出一批配件。然後註冊一家公司,領出支票,透支出一個月的賬期,在這一個月裡自己不分晝夜地趕制出200套產品,以較低的價格賣出去,還收到300套的訂金,迅速回籠資金,然後將這筆資金付給開模具的廠家和做配件的廠家。廠家在看到劉同鑫能按照承諾如期付款後,逐漸開始信任他,此後甚至可以賒賬。 經過反複幾次"空手套白狼"式的運作,劉同鑫手里終於有了幾萬元的流動資金。他把這筆資金用來做宣傳,在北京汽車用品展覽會上訂了一個展位,來北京宣傳自己的產品,成功地帶回了20多萬元的訂金。有了這筆資金後,劉同鑫回到青島開始招人,擴大生產,公司走上正軌。二次創業敗于股東分歧 對於合作伙伴,除了資金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價值觀是否匹配,如果經營理念不同,這樣的合作遲早會出現問題。 在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後,劉同鑫重新回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攻讀MBA,並把自己經營多年的企業賣掉了。 兩年後,中國的汽車後市場更大了。經過反複的論證,劉同鑫覺得便捷式的汽車清洗服務將成為未來一個潛在的市場。於是他用了半年時間,在自己家里潛心開發出了一種可移動的洗車機,其實是一個小型電瓶三輪車,在車上增加了清洗機械,還包括打蠟、美容等功能,等於把汽車美容等功能都集中在一輛車上,這樣就改變了汽車清潔的服務模式。 回到青島後,劉同鑫開始籌集資金開辦汽車清洗設備廠,並推出"潔力神"汽車清洗設備,後來又開發了一系列的汽車清洗設備,企業的規模達到100多人,第一年盈利50萬元。 從2003年開始,劉同鑫的企業就開始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為了繼續擴大企業規模,劉同鑫以股權融資的方式引入合作伙伴,解決了資金的問題。可是在一年後,由於在企業發展戰略上,劉同鑫與股東出現了分歧。他毅然放棄了對企業的控制權,全身退出了這家自己創辦的企業。 對於第二次創業的失敗,劉迷你倉鑫覺得:做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不能拔苗助長,企業需要積累,人才、技術、品牌都需要持續的投入,不可急於求成,這時往往欲速則不達;而對於合作伙伴,除了資金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價值觀是否匹配,如果經營理念不同,這樣的合作遲早會出現問題。因此遲退出不如早退出。 那個時候,"潔力神"汽車清洗設備在市場上已銷售的很不錯,劉同鑫希望繼續投入資金,開發更先進的設備,畢竟競爭對手已經模仿出類似的產品,開始蠶食他們的市場了,因此必須進行技術研發。然而,合作伙伴卻滿足于現在的市場,對於投入資金研發不感興趣,在這個問題上雙方發生了嚴重的分歧,由於已經失去企業的控股權,劉同鑫不得不黯然離開了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第三次創業跨界找行業交叉點 如果能同時解決酒店和客人兩個群體的需求就能解決酒店軟服務上的問題,看上去是一個不錯的商機。 劉同鑫的第三次創業是創立了一家名為快樂視界的公司,業務方向和前兩次創業的行業完全不搭邊。 劉同鑫表示,一般創業者都是瞄準行業再創業,而他是創業計劃在前,選擇行業在後,"當時旅遊、文化傳媒、IT三大行業都是國家政策支持的,有沒有哪一領域是三者的交叉點呢,針對酒店做傳媒就符合這個要求。" 住過四星級以上酒店的客人可能都使用過酒店的VOD點播系統,但是多數客人都會對這個VOD不太滿意,原因是功能太單一,內容不精彩,因此,VOD使用率低。"高檔酒店一般都有這個系統,但經過十年,已經不能滿足客人的需求,到了一個更新換代的階段。"劉同鑫表示。 盡管目前國內也有十幾家企業在做VOD系統,終端採用了電腦,用電腦替代了電視機,但是問題在於:電腦的穩定性很差,使用壽命低,需要後期不斷的維護,這給酒店帶來了後期維護方面的諸多問題,提高了成本,酒店又不喜歡。 在劉同鑫看來,如果能同時解決上述兩大問題,即酒店和客人兩個群體的需求就能解決酒店軟服務上的問題,同時,對於自己則是一個不錯的商機。 於是,他開發了"雲PC"的盒子。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盒子,而是酒店智能管理的一個中樞。對於客人而言,打開電視,除了能看到各種免費的高清電影,還可以看到酒店的獨有頻道,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稀缺好看的節目;除此之外,用這個盒子還可以上網,酒店的各種服務借助這個盒子也一目瞭然,各種服務只需要按一下遙控器,就可以實現,甚至連房間內的各種燈光都可以用他控制。 然而,對於高端酒店而言,最忌諱的就是千人一面,沒有個性的服務。為此,快樂視界嘗試為每一個酒店進行個性化的界面和內容定制,終端的功能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變化,這樣"雲PC"既具備了VOD的穩定性,又兼有電腦的個性化。 談到快樂視界的商業模式,很多人都會拿他跟分�傳媒進行比較。畢竟,當這個酒店數字傳媒系統形成一個聯播系統後,就具備了傳播價值,很多商家會看中其在高端住客群中的傳播力。 經過兩年多的市場開拓,快樂視界的盒子已經進駐到全國200多家四星級、五星級酒店的15000間客房。"當我們做到3萬以上個終端的時候,廣告的價值就會凸顯出來。"劉同鑫說。 和分�傳媒不同的是,像"雲PC"的盒子這樣一個產品,本身不是免費提供給酒店的,都需要酒店購買這個產品,單價也在3000元左右,價格並不便宜。因此,在盈利模式上就與分�傳媒存在巨大的差異,分�傳媒完全以播放廣告的收入為收入來源,而在快樂視界的收入來源中,產品的軟硬件收入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廣告收入目前還只占一小部分。此外,還有一些提供服務的收入,比如網站鏈接、訂餐、賣機票、賣旅遊商品等服務。 相比分�的模式,快樂視界要想在全國範圍建立起一個酒店數字傳媒的聯播網,顯然還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要知道在全國範圍內僅僅五星級酒店就有654家,四星級酒店高達2200家,房間數量更是多達幾十萬間。而快樂視界要想快速地實現渠道的"跑馬圈地",依靠目前的策略顯然還難以達到。而如果按照分�的模式,免費的進入酒店,那麼前期的投入巨大,廣告收入何時能實現盈虧平衡點,對於劉同鑫來說又是一個較大的考驗。 讓劉同鑫欣慰的是,公司目前還是賺錢的。但是對於未來廣告所能帶來的收益,顯然還需要依靠網絡覆蓋率的不斷擴大,才能提升其價值。迷你倉最平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